这次为大家介绍的是 Sony Xperia 1 VI 开箱,Sony 在各智慧型手机厂商中一直都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,当其他品牌每年都在大改造型加入各种花俏功能时,只有 Sony 每一年的旗舰机跟 Apple 一样,很少变动造型设计,尤其是经典的 Xperia 1 系列,由初代至今几乎没变过,一直维持 21:9 细长机身、优异的拍照录影与 4K 解析度萤幕的设计,这让 Sony 的旗舰机在市场上非常有辨识度,也让特定族群非常死忠,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日本职人的「坚持」。但今年的 Xperia 1 VI 却推翻了这有如祖宗家法的设计,以更符合市场喜好的配置与设计是否能让 Xperia VI 「破圈」?
Sony Xperia 1 VI 开箱
Sony 最近两代的旗舰机包装设计就是追求极致的「环保」,连包装都是能够完全回收的材质(竹子、甘蔗纤维、再生纸),而且除了手机、手册以外什麽都没有,我个人是觉得环保过头啦…:
Xperia 1 VI 搭载同为 6.5 寸解析度 2340*1080 FHD+ OLED 萤幕,在比例上舍弃了祖传 21:9 比例,改为 19.5:9 比例,搭载「Powered by BRAVIA」技术,承袭 Sony BRAVIA 电视的细腻画质,搭配 Xperia 的 AI 影像技术,由於解析度的降低,Xperia 1 VI 萤幕亮度较前代提高约 1.5 倍,同时加入全新「Sunlight Vision 强光影像增强技术」,可显着提升在强光环境中的萤幕可见度,能随时随地享受最佳观看品质,正面也覆盖了一层 Corning Gorilla Victus 2 玻璃:
萤幕上方则是配置了听筒(兼立体声扬声器)、1200 万画素 F/2.3 镜头:
边框部分则延续 Xperia 1 传统,采用金属边框加上刻线的设计(提升裸机握持稳定度),机身左侧没有任何实体按键:
机身右侧由右至左则是有音量键、含指纹解锁的电源键与祖传的独立快门键:
机身顶部则是有高科技 3.5mm 耳机埠、降噪 MIC:
底部则是用指甲就可以轻松取出的 SIM卡插槽、收音 MIC、TYPE-C 连接埠(USB 3.2,支援PD 快速充电,可在 30 分钟内充入 50% 电量)连接埠,当然祖传的 IP68 防水防尘也是有的:
Xperia 1 VI 也支援台湾 5G 全频段双卡双待,并支援记忆卡扩充(最高 1.5TB),台湾市售机具备 IP68 防水防尘、3.5mm耳机孔与记忆卡扩充功能的机型除了 HTC U24 Pro 以外就是 Xperia 1 系列了:
机身背面延续系列设计语言,采用精细菱形凸纹设计兼顾握持稳定性和时尚感,在台湾共推出夜黑、墨绿、雾白及区域限定绯红四种颜色,其中红色是网路预定的限定色:
Xperia 1 VI 後置搭载 1,200 万画素超广角镜头(16mm),5,200 万画素 Exmor T for mobile 感光元件广角主镜头(24mm / 48mm)和 1,200 万画素光学望远变焦镜头(85 – 170mm),三个镜头均具备蔡司 T* 镀膜。与其他竞品最大差异就是常焦段的 3.5~7.1 倍长焦并不是裁切画质,而是真实的光学变焦,画质理论上也会更好:
重量部分则是 190.8 公克(官方重量 192 公克,机身尺寸 162x74x8.2 mm),也比前代轻:
与 Xperia 1 V 比一比
介绍 Xperia 1 VI 就不能绕开与它的前代 Xperia V,阿达在 Sony 相关社群有些「号称」自己是 Sony 死忠粉丝非常不满这次在尺寸与萤幕解析度的变化,那麽这两者真的有这麽大的差异吗?我们直接比一比就知道。如果光看外观的话 Xperia 1 VI(左)比前代 Xperia 1 V(右)矮了点、粗了点(162x74x8.2mm vs 165x71x8.3mm):
虽然萤幕解析度 V 比 VI 高(3840×1664 vs 2340×1080),但老实讲日常使用肉眼看不出差异(起码我看不出啦):
不过这个宽度就比较有感了,我是觉得 VI 也很好握(V 就是很细长):
观影体验 VI 的萤幕亮度比较高,目测颜色也比较饱和,至於画面的细致程度,由於我不用显微镜看萤幕,老实讲没有什麽感觉:
其他设计就几乎相同了,我不讲你可能也分不出哪一款是 VI:
镜头部分则是 VI 的感光元件比 V 好上不少,VI 采用的是 4800万画素主镜头超采1200万,V则是1200万。长焦镜头则是由 85~125mm 提升到 85~170mm:
Sony Xperia 1 VI 拍照录影测试
Sony Xperia 1 VI 搭载 1,200 万画素超广角镜头(16mm),5,200 万画素 Exmor T for mobile 感光元件广角主镜头(24mm / 48mm)和 1,200 万画素光学望远变焦镜头(85 – 170mm),三个镜头均具备蔡司 T* 镀膜,Sony 的摄影部分就不用多说了,世面上大部分旗舰机都使用 Sony 的镜头,加上 Sony 的色彩表现,相当受专业摄影师喜爱,但一般人可能就会觉得色彩不够艳丽。
摄影介面:
专业模式可以拍 RAW 档、调EV、曝光还可以在萤幕直观的看到对焦区域(红):
接下来看一下 Sony Xperia 1 VI的实拍效果,首先看日间户外,1X 与 2X 都是主镜头拍摄:
2X 无损裁切:
0.6X 超广角:
望远 3.5X:
望远 7.1X(光学变焦):
最高可以到21.3X,但画质我觉得不够用,还是抓10X左右当作极限比较好:
拍摄路边的动物(1X):
3.5X、7.1X,鹅放大後感觉有点可怕:
近拍,Xperia 1 VI 主镜头由於感光元件太大,如果不使用长焦微距的话很容易对不到焦或发生景深过浅的现象,搭配长焦微距比较不会失焦:
▲主镜头
长焦微距:
以下均使用主镜头拍摄:
食物:
室内:
超广角:
夜间:
夜间超广角:
Xperia 1 VI 整合来自 Alpha 相机的技术,除原有的眼部、脸部之外,新增辨识人体形态和姿态的 AI 姿势预测技术,就算在被摄主体被遮挡、能见度不佳等较为挑战的拍摄情境下,Sony Xperia 1 VI 也可透过进阶的即时自动对焦追踪,确保高效且精准地捕捉目标影像进行拍摄:
一般模式拍人:
背景虚化效果,开启时感觉也有美肌效果:
更多一般 vs 背景虚化对照:
前置镜头:
前置镜头背景虚化:
录影部分镜头支持无段跨镜头变焦,这次 Xperia VI 的镜头过度做的比前代好很多,切换相当顺滑不会有明显突兀感,可以看一下他的切换镜头表现:
实际录影表现(4K 60FPS):
阿达也做了与 iPhone 15 Pro Max的录影防震效果比较,有兴趣的可以看看:
Xperia 1 VI 软体与效能测试
Sony Xperia 1 VI 搭载 Android 14 作业系统,Sony 机型在软体部分非常接近原,除了少数几个应用以外官方并没有为其系统 作客制化,这是优点也是缺点,看大家自己的感觉了:
Xperia 1 V 的游戏增强器搭载全新帧率优化(FPS Optimizer)功能,能依据游戏环境变化,即时调整 CPU 使用率与萤幕更新率,并提供追踪速度和触控扫描频率设定,带来更精细的触控操作选择,针对手机游戏或直播串流都能迅速反应。搭配高通 Snapdragon 8 Gen3 Mobile Platform Elite Gaming,加上支援无线标准 Wi-Fi 7,打造出快速流畅的手游与影音串流体验:
这次加入了号称有 AI 加持的「影片制作器」,可透过选择几张照片制作短片:
但实话说我觉得效果很普,使用其他第三方应用可能表现会比较好:
另外还有可以专门录制音乐的「Music Pro」,这个我就没测试了,其他还包括可以接相机的「外部监视器」等功能:
我个人是觉得现在智慧型手机各品牌都在主打 AI 应用,Sony 的 AI 应用都在影像方面而且让消费者几乎感知不到,这点蛮可惜的,如果加入大模型或照片後制等功能也许是不错的切入点。
效能部分,Xperia 1 搭载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3 处理器、12GB RAM、256/512GB ROM,效能是目前 Android 机型的第一梯队:
Geekbench 6 单核 2197分、多核 6676 分,PCMARK 2.0 取得15660分成绩:
最新版安兔兔 V10 得分 171.8万分:
3DMARK 与 GFXBENCH 成绩如下,目前的高阶手游都可顺畅运行:
可能有些人会对 Sony Xperia 1 VI 的发热表现好奇,Xperia 1 VI 新增 VC 均热板散热元件来加强机身散热,以 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 进行压力测试,稳定度表现如下:
温度部分,在室温27度环境进行 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 20轮压力测试词正面最高温约36度左右,平均温度33~34度:
但背面右上角处理器位置最高温为41~42度,其他区域约37度,拿在手上时边框大概是39 ~40度左右,但还不会到拿不住的程度:
以 4K 60FPS 进行录影测试,连续录影一小时萤幕区域最高温约40度,其他区域约38度:
背面温度最高区域约42度,其他区域约39度,但边框区域也大概41度左右,但持续录影并没有发生热当或退出的现象,户外使用温度可能会更高些:
续航部分 Xperia 1 VI 搭载 5,000mAh 电池,官方称透过最新的节能技术,可连续播放超过 36 小时影片,并可以提供超越前代机种约 2 倍的待机时间,实测以 PCMARK 由 100%~20%以修图、播放影片、浏览网页等情境进行压力测试共撑了 19小时 48分,比前代的 14 小时 20 分多了近2.5个小时,萤幕降低解析度让电力增加也有帮助。这代也具备充电优化技术使电池寿命更长、并能防止电池老化,最大电池容量降至 80% 的时限从 3 年拉长为 4 年:
结语
Sony Xperia 1 VI 这次的改款相较於之前五代产品而言可说是大破大立的一代,虽然说萤幕解析度部分看起来似乎降规,但对一般使用者日常使用而言几乎没有差异(如果是火眼精睛的朋友例外),带来的好处是更合理的萤幕比例,更好的续航表现与更低的发热等等,我个人是觉得利大於弊啦。其他如拍照录影的表现算是维持优良传统,色彩画面表现则是见仁见智,我觉得是不愧旗舰之名的表现。要讲缺点的话个人觉得长时间使用虽然温度没有前几代高,但裸机手持还是偏热的。另外在当今热门的 AI、大语言模型等相关应用几乎是零也很可惜,Sony 官方应该在各种第三方软体部分要多下点功夫,不然浪费了这麽好的硬体规格了。